大海中文网 > 鸾归桐 > 第两百七十六章 偷书(两章)

第两百七十六章 偷书(两章)

推荐阅读:
大海中文网 www.dhzw.cc,最快更新鸾归桐 !

    让不让孩子知道,这真的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不说吧,又对不起孩子和孩子的父母。

    可说了,会不会又就此打破了孩子的幸福生活?

    毕竟在此之前,他虽然没有父亲,却有疼爱他的母亲和家人。

    在揭穿真相后,他会失去所有。

    这对他会不会造成更大的创伤?

    没人能做出最正确的选择了。

    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她还是愿意相信,以我之心,必能换得他人之心。

    她告诉刘黄:“你应该相信孩子,相信他倘若有一天知道了,也会抱着你叫你一声母亲。”

    刘黄望着她。

    她也望着刘黄。

    孩子的哭声响起了。

    刘黄条件反射般地就冲进去抱起孩子,“怎么了?怎么了?饿了还是拉了?”

    孩子一见着她立马就不哭了,咯咯冲她直乐。

    刘黄嘴边的笑便止也止不住。

    郭圣通站在门口舒了口气。

    她交待了刘黄的侍女一声,带着刘疆回宫去了。

    她没有把刘黄的烦恼告诉刘秀。

    她想其实怎么做刘黄心里是有主意的,她只是在那一刻需要人听她倾诉而已。

    生活仍旧在继续。

    观莲节后,赋闲在家的王梁重新被启用。

    刘秀任其为中郎将,兼执金吾事,命他北守箕关。

    王梁一心要将功赎罪,很快便传来他打得赤眉别校投降的捷报。

    刘秀趁机命杜茂配合王梁一起清剿五校军余部。

    两人一鼓作气,把魏郡﹑清河郡﹑东郡等地的五校军全打败了,望风来降的敌军大将便有三十余人。

    自此之后,三郡归心,再无后患。

    紧跟着又传来吴汉击檀乡于漳水大获全胜的消息,刘秀当即派使者去封吴汉为广平侯,食邑四县。

    回来后,他和郭圣通说:“……受降的足有十余万人……”

    又感慨:“幸亏当初没有杀王梁……”

    郭圣通垂眸浅笑,没有说话。

    她不知道前世王梁是不是真就死在了宗广手下。

    但刘黄的事告诉了她,有时候你努力争取了,兴许还是按照既定的轨迹在走。

    可这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如今的局面对她有利。

    是的,王梁听闻她为其斡旋后,使其夫人前来答谢,作出了和彭宠一样的选择。

    她和刘疆身后现在有两员大将了。

    如今局面可比前世好的太多。

    她不信她还会过不好这一生。

    …………

    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

    盛夏天,热的人有些喘不过来气。

    也就刘疆不怕热,大中午的也要出去玩。

    郭圣通怕他中暑,不肯让他出去,拘着他让他在屋里认字。

    这孩子聪明的很,虽话还有些说不利索,但字却是认识不少了。

    刘秀骄傲的不行,一脸不愧是我的孩子。

    他还要在臣子面前炫耀,装出非常无奈心疼的样子说皇后严苛,太子才一岁半就开始识字了。

    于是,臣子们先是惊愕太子的聪明,而后赞颂皇后的贤惠。

    他回来后和郭圣通得意地道:“看谁还敢说什么得把太子趁早挪出去,朕的皇后不是教的很好吗?”

    郭圣通:“…………”

    她纯粹是觉得待着也无聊,不如教孩子识字好了。

    而且,孩子也不抵触,就当玩了。

    她不说话,他便越加来劲,满是憧憬地道:“项橐七岁为孔子师,甘罗十二岁为相,东方朔两岁能诵史书。

    不知道朕的疆儿会给朕什么惊喜?”

    郭圣通又好笑又无奈。

    期待这么高,失望时会特别痛苦的。

    好在刘秀到底也只是做做白日梦,没有真要把刘疆弄成神童的想法,还是放任他自由自在地玩耍。

    太阳快要落山时,热气渐渐退去。

    风卷来,终于带了凉意。

    郭圣通牵了刘疆出门乘凉。

    庭中的梧桐树适应的很好,葳蕤茂盛。

    人站在下面,凉快的不行。

    刘疆早已不满足就在却非殿里玩了,他拽着郭圣通往外走。

    母子两个也没有目的地,就这么随心所欲地瞎逛。

    等到日头西斜时,郭圣通拉刘疆回去:“父皇要回来了……”

    幸好有宫人引路,母子俩才没有迷路。

    他们去的时候是从却非殿正殿出来的,回来的时候却是钻的角门。

    刘秀好几次回来找不见他们,就说他们母子俩心里都没把他当回事。

    鉴于刘疆的热情表现,很快变成了郭圣通一个人没有良心。

    郭圣通和刘秀越来越亲近后,发现他这个人还真是很多面。

    她如果跟人说,当今天子很孩子气,想必是不会有人信的。

    但真的是真的啊。

    为了不让他闹脾气,她钻了角门。

    而也就是钻角门,她忽地发现了一面花墙。

    圆似流泉碧剪纱,墙头藤蔓自交加。

    全是牵牛花。

    一朵挨着一朵,繁密的叶拥着花,爬满了整面宫墙,壮观的让刘疆都啊了一声。

    牵牛花开的多,颜色自然也全的很。

    正红的有,粉红的也有,淡蓝的也有,深紫色的还有。

    娇嫩的花蕊仰着头,望着湛蓝的晴空。

    牵牛花的叶又大又绿,衬着各样艳丽的花朵,炫开一地光影。

    刘疆问郭圣通这是什么花?

    郭圣通告诉他:“这是牵牛花,也叫夕颜花。”

    她还告诉刘疆,“这花还能入药,可以除水肿,去腰痛,下冷脓……”

    医理对小小的孩子来说终究还是太难,他听不太懂,只知道这花是极有用处的便足够了。

    母子俩站在花墙前,风一来,卷得花叶浩荡。

    他们渐渐把刘秀忘在了脑后,站在这面花墙前忘了说话,只呆呆站着。

    刘秀寻来时,夜色已经弥漫了远处的宫阙。

    他左等右等也没见着母子俩回来,本想打发人去问,终究觉得不放心,还是亲自出来寻。

    一路上,他心下竟有些揣揣的。

    结果终于寻着时,看着母子俩站在花墙前出神,立时又好气又好笑。

    他清了清嗓子。

    母子俩没有一个人回头。

    他又咳嗽一声。

    母子俩还是沉浸在花海中。

    他无奈地想,这可真是母子俩,爱花爱竹爱雨,爱一切美好的事物。

    他举步上前,一把抱起刘疆。

    刘疆吓了一大跳,回过头来发现是父皇立马欣喜地啊了一声,抱着他撒娇:“父皇……父皇……”

    郭圣通回眸笑道:“你怎么来了?”

    刘秀佯装叹气道:“朕再不来,朕的皇后和太子就都变望花石了。”

    他抱着刘疆,牵过郭圣通的手往回走:“饿了吗?早藕下来了,你不是喜欢吃吗?

    朕叫他们做了好几道藕菜。”

    郭圣通望着他俊朗的侧脸,笑着嗯了一声。

    她现在算不算也拥有了尘世最简单的幸福?

    用过晚膳后,刘秀什么也没干,只陪着刘疆。

    等把刘疆哄睡后,刘秀和郭圣通各占了一张书案读书。

    郭圣通读的还是医书。

    刘秀向来也是不看这个的,他说白日里足够费神了,回来只想放松放松。

    于是,他选择了看兵书。

    嗯……

    放松……

    看兵书放松……

    很好,这个逻辑很好。

    她一想到这个强大的逻辑,就忍不住想笑。

    这一笑,就有些分神。

    她瞟了眼刘秀。

    咦——

    怎么不像是兵书呢?

    她皱了皱眉,盯着他的手,等他翻页。

    翻过页后,她偏着头费力地读了两行。

    这不是兵书,是图谶。

    她有些无奈地出了口气。

    郭圣通还在真定时,便听郭况说了“刘秀当为天子”的谶言。

    而刘秀最终下定决心称帝,也是因为赤伏符。

    她不知道刘秀是真笃信不疑,还是为了迎合天下民心,但他如今对图谶之说可真是重视的很。

    由此定火德,定郊祀之礼,行夏历,也就罢了。

    偏生还下诏求能内谶二卷者。

    不得。

    便命博士薛汉、郎中尹敏校定图谶。

    薛汉善说《韩诗》,信灾异谶纬,有弟子数百人。

    而尹敏自幼习诗书,受命校图谶后,认为谶书非圣人之作,颇多不满。

    还曾说与郭况,希冀能借着郭圣通的口劝诫刘秀。

    但郭圣通又能如何?

    往大了说,这可能会动摇新汉的合法性。

    往小了说,还涉及到刘秀的自尊。

    即便她觉得他错了,也要顾忌他的感受。

    她望着那图谶望了一会,站起身来抽过,不等他说话,便盈盈笑道:“别看书了,歇下吧,我困了。”

    他眉头一挑,“甚好。”

    隔天晚上,哄睡了刘疆后,刘秀照旧取过书案上的图谶来看。

    可这怎么越读越不对劲。

    他翻到最前面,新论——

    他抬起头。

    对面书案前桐儿书都快举到脸上去了。

    他敲了敲书案:“书呢?”

    她不理他。

    他笑笑,扬声道:“赵昌海……”

    外面立时应了一声。

    一阵脚步声响起。

    赵昌海在屏风外站定,等待着刘秀的吩咐。

    刘秀正色道:“你怎么管的事?朕这殿里丢了东西你都不知道?”

    赵昌海唬了一跳,忙问道:“还请陛下明示。”

    郭圣通听到这,忙把手中书卷拿下,狠狠瞪了刘秀一眼。

    他见好就收:“嗯,贼找着了,出去吧。”

    原来是帝后玩闹。

    赵昌海有些好笑,弓身退了出去。

    等赵昌海走后,刘秀板着脸朝郭圣通要书。

    郭圣通表示坚决不给,她诚挚地建议:“看看《新论》嘛。”

    《新论》乃桓谭所作。

    哀平二帝时,桓谭为郎中。

    王莽篡汉后,任其为掌乐大夫。

    刘玄称帝后,拜其为太中大夫。

    刘秀入洛阳后,因着有宋弘推荐,便任其为议郎给事中。

    桓谭博学通达,与名儒刘歆、扬雄为好友。

    其人品性正直,为天下赞颂。

    王莽掌权后,无数所谓的名士纷纷与之交好。

    独有桓谭不肯同流合污,默然无言。

    王莽心中不快,却又忌惮天下人议论,到底没有杀他,却也只拜其为掌乐大夫。

    刘秀对其印象颇好,但还真是头回知道他轻视谶纬之说。

    他当下笑道:“行,看看就看看。”

    他坐下来,展开手中书卷仔细地读起来。

    郭圣通也无心读医书了,专心看着他的反应。

    他很快气得丢了书,“一派胡言。”

    郭圣通捡起来看。

    入目的第一句便是“……咸以仁义正道为本,非有奇怪虚诞之事……”

    说的没错啊。

    她又接着往下看。

    “……今诸巧慧小才伎数之人,增益图书,矫称谶记,以欺惑贪邪,诖误人主,焉可不抑远之哉!……屏群小之曲说,述《五经》之正义……合人心而得事理……”

    嗯,和她想的一样。

    虽然她已经用重生来证明了刘秀必为天子,但她仍旧相信是时势造英雄,而不是谶记选择。

    她接着往下看。

    “……灾异变怪者,天下所常有,无世而不然……明君贤臣修德、善政以应之……咎殃消亡而祸转为福……”

    要想天下太平,还是得皇帝贤明,这话更是不能再对啊。

    指望上天庇佑?

    当初王莽也是这么想的。

    然后,他死无全尸。

    上天那会去哪了?

    大概是睡着了吧。

    刘秀见郭圣通读的兴起,那怒意便被无奈冲散了许多。

    “有这么好看吗?”

    郭圣通抬首,“不好看吗?哪说的不对了?”

    刘秀反问道:“哪说的又对了?”

    郭圣通也不和他争论,只用一句话就把他说的哑口无言了。

    “《赤伏符》上还说孙咸当为大司马,可如今他在哪?”

    图谶之说之所以越来越让刘秀重视,很大原因是因为确实说中了许多许多事。

    一件俩件,刘秀还可以说是巧合。

    但三件四件呢?

    他自然动摇了。

    可郭圣通还是以为图谶终究只是其次,关键还在于能力。

    王莽篡汉后,底下人为了迎合他造了一堆图谶,结果有用吗?

    倘若图谶说什么就是什么,那么吴汉怎么当上大司马了?

    凭的不还是能叫众人心服口服的能力。

    这夜,郭圣通感觉刘秀一直没怎么睡着。

    他第二日依旧起的很早。

    午后,青素跑来告诉她,说是刘秀召见了桓谭。

    郭圣通也不知道刘秀到底是想明白没有,但她想刘秀还不至于因言知罪,便也没太担心。

    可等到日暮,刘秀还没回来,郭圣通也开始有些惴惴不安了。

    她忍住去前殿亲自问询的冲动,一直熬到了刘秀回来。

    出乎意料的是,刘秀是兴冲冲的回来的。

    他和郭圣通说:“朕这是孝武帝得遇董仲舒啊。”

    他也不顾上洗漱,就把怀里的一卷帛书拿出来给郭圣通看。

    郭圣通迎着他欣然的目光,缓缓展开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