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中文网 > 三国之群雄召唤 > 第249章 养士的时代性

第249章 养士的时代性

大海中文网 www.dhzw.cc,最快更新三国之群雄召唤 !

    当然,话说回来,这个不能算是评价人能力的标准,毕竟按照史记的记载,汉初受封侯的人数还是不少的,按照记载据说是侯者百四十有三人,这些主要还是属于那种不断征战劳苦功高或者说没有功劳还有苦劳的类型,至于说明确的战绩记录,也就排在前列的那些,其他都没有单带的表现,估计也就是跟着主帅混而已。

    “就算那些家伙有什么小心思,也不可能拉得动咱们麾下的义军,这一点,我对于陈将军的本事还是有信心的!”王黄笑道。

    王黄这话也不是没有道理,真讲起来,陈豨在收心、交际这方面的能力绝对不是吹的。

    首先第一点,当初韩王信反叛,逃入匈奴,汉高祖到平城而回,封陈豨为列侯,以赵国相国的身份率领督统赵国、代国的边防部队,这一带戍卫边疆的军队统归他管辖。

    赵代相国的地位不亚于曹参相齐,而曹参军功可谓第一,乃是刘邦亲信丰沛系的领军人物之一,而陈豨既不是出自丰沛也不是丰沛周边的人士,却能够得到刘邦的看重,交托如此重要的职务,可见一斑。

    另一方面,陈豨在高祖七年,封代相时,进京觐见刘邦。因其过去是韩信的部将,故也去拜见了韩信。韩信引入密室对陈豨说:“你今天能得此重任是因为得到皇帝的信任,但陛下生性多疑,若一人告你谋反陛下可能不信,若多人告你谋反,陛下必起疑心,恐怕你的灾祸就要临头了。若将来有一天你被逼谋反,我定在京城助你一臂之力。”

    这一段说起来应该就是指的淮阴韩信而不是韩王信。

    韩信看得起的人不多,别忘了韩信羞与灌绛樊哙之流为伍,但与陈豨话语中非常客气,这种态度绝不仅仅是要引入一个在地方上的外援的态度。

    这两点说明他在与上层交际方面的手腕,当然侧面来看,别人能够看重他也说明了他的能力。

    再者就说对于下层的态度。

    陈豨的随行宾客有一千多辆车子,把邯郸所有的官舍全部住满。而陈豨对待宾客用的平民百姓之间的交往礼节,而且总是谦卑恭敬,屈已待人。

    这妥妥的四公子之类的套路啊,如此这般,下面的人还能不死忠?

    然而也正是这样的行为把他送上了不归路。

    赵相国周昌看到陈豨的阵仗,就请求进京朝见。见到刘邦之后,把陈豨宾客众多、在外独掌兵权好几年、恐怕会有变故等事全盘说出。

    刘邦就命人追查陈豨的宾客在财物等方面违法乱纪的事,其中不少事情牵连到陈豨。陈豨非常害怕,暗中派宾客到王黄、曼丘臣处通消息。

    真讲他就是崇拜信陵君,也喜欢结交朋友,宾客上千本身这个事情也不算什么。只是在当时那个时代背景下,接二连三的诸侯王造反的事情不断发生,你这个时候还折腾这些去触动刘邦敏感的神经,那不是太不会做人了嘛!

    而且说起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养士这个套路本身也已经不适合这么光明正大、大张旗鼓的去做了。

    战国时代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之风盛行。问题是你现在养士你想要对抗谁?几个意思?

    回过头来,前面提到过为了对应战国四公子等等养士网罗人才对付秦国的战略,吕不韦也是大肆招揽门客,甚至相较于四公子,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面的建树更要高的多了。

    可是等到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始皇帝还能容忍你这样的存在来肘制、威胁他的权威?

    不仅仅是吕不韦,还有被始皇帝扶植起来对付吕不韦的嫪毐也是如此,嫪毐被封为长信侯,以河西太原郡为其封地,雍城的一应事情决于嫪毐,宫中事无大小也均决于他,家中童仆宾客多至数千人,投奔嫪毐求官求仕的宾客舍人也有千余人。

    吕不韦因为嫉妒嫪毐能力过人且深受太后赏识威胁到了自己的地位。派人向秦王告嫪毐与太后***太后与嫪毐决定趁秦王不在咸阳的时机铲除吕不韦,在秦王去壅城举行冠礼时,嫪毐按计划用秦王与太后印信,引导其僮仆门客和军队发动政变,要诛杀吕不韦。想不到吕不韦树大根深,勾结楚系势力昌平君、昌文君领咸阳士卒与嫪毐争斗,两军战于咸阳。吕不韦假冒秦王下令:“凡有战功的均拜爵厚赏,宦官参战的也拜爵一级。”嫪毐军数百人被杀死,嫪毐也深受重创。嫪毐的军队大败,与死党仓皇逃亡。

    这两个家伙在始皇帝不在的时候在都城咸阳折腾出这么大的动静,其中的危害多大想来只要脑子不是太傻的皇帝都会看的出来,同时也都不会容忍他们。

    最终结果自然不用多说,权势滔天的两大权臣相继被干掉。

    虽然说陈豨作为远不如上述那几位那么凶残,甚至可以说完全没跨过那条警戒线,但是毕竟你已经有了这样的行为,作为帝皇的刘邦不可能把希望寄托在你的心性上面,感性的认为你是忠臣,就算养了那么多食客也不会造反。

    其实真要说起来,刘邦在这些事情方面和始皇帝有很大的相似,尤其是集权这一块。

    诸侯王的事情,刘邦就是继承了皇帝这个大一统的概念,而摒弃了周王室延续下来的分封制度。哪怕是当初那几个不得不妥协分封的诸侯王也在事后被他一一清理了。

    而在针对养士这一块同样也是如此,不可能纵容这种风气的发展,对于中央集权,社会稳定是有害无利的。

    不过,把话题扯回来。不说这个事情究竟是对是错,是顺应时势还是逆转潮流,反正事实已经摆在那里了,陈豨就是获得了大量食客的拥护,可见其为人处事、人格魅力对于‘收心’这一块也是很有一套的。

    说起来,刘邦和项羽斗了4年,英布从反叛到被平撑了不到1年,韩信彭越更是胎死腹中,而陈豨和刘邦斗了3年。

    其中固然是有大局上的因素,刚刚说了刘邦从一开始就没准备留下诸侯王这么个遗留产物,那不过是楚汉打完之后那些诸侯势力强大,在地方上也有声望,功劳也不小,直接卸磨杀驴终究不好,而且当时也需要缓一缓消化下整个中原,所以才有了暂时的妥协,有了几大诸侯王的存在。但从根本上来说,刘邦从分封他们的那一天起就已经开始策划端掉他们了。

    正因为如此,他们的反叛可以说就在刘邦的预料之中,平定起来自然轻松。而陈豨却是韩信的亲信,真说起来就是说他的反叛并不在计划之中,相对来说自然可以挣扎的久一点。

    但是反过来说,陈豨要是没有那样的群众基础,也不可能坚持那么久,毕竟要知道平定陈豨叛乱的阵容可是非常恢宏的,从刘邦开始,张良、陈平、周勃、樊哙、灌婴、夏侯婴、曹参、卢绾、柴参、骊尚、勒忻、傅宽、郭蒙、赵尧。这阵容简直可以跟彭城、垓下相比。

    那么回过头来说,陈豨这样的一个人物,对于黄巾义军这些农民起义的士卒来说,可以说是很容易就将他们收拢,这也是王黄为什么这么有信心的说不怕那几个能够搞什么大动作的原因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