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中文网 > 逍遥小地主 > 第260章 五姓女

第260章 五姓女

大海中文网 www.dhzw.cc,最快更新逍遥小地主 !

    五姓子都很傲,也很拗。

    老崔找李逍买印刷技术,李逍哪会卖。他还以为李逍嫌价低,便开出了不错的价码,可不管他开啥价,李逍就是三个字回答,我不卖。

    都知道户部有钱,但李逍可没打算赚户部这点钱。

    这年头,世家豪族手里,都握着些利器。比如说田地,又比如王方翼是太原王家子,他母子当年被逐出家门时,就靠着带出去的家族制墨技术,照样在外面混的很好。

    制墨、制笔、造纸这些都是很有价值的技术,而且也多是垄断在那些世家手里。李逍突然弄出个印刷术,虽然老崔不知道具体的技术,但也清楚这技术的价值。

    可惜,任他如何开价,李逍根本不卖。

    哪怕他拿出清河崔的名头来,但奈何人家就是不踩他。一般来说,五姓七宗的名头还是不错的,总能有几份面子。奈何,遇到李逍这种愣头青,他也没办法。

    再说经过隋末唐初这些年朝廷对士族的针对,其实五姓七宗也就是表现上还好像挺风光的,但早不复当年了。毕竟,你要是在朝堂上都占据不了多少说话权,又怎么可能如过去魏晋时一般风光呢。

    当年太宗弄出来的氏族志,可是狠狠的把五姓七宗的脸按在地上摩擦了几回。

    不过虽说如今不比当年,但好歹他们也是五姓七宗啊。

    朝廷上不如过去,但百年的声望还是在的。

    老崔回到家里,夫人问他为何闷闷不乐。

    崔知悌道,“我五姓子今日却让一田舍汉欺侮,实是难以甘心。”

    “哪个田舍汉儿敢欺侮夫君,夫君可是堂堂户部度支员外郎。”崔知悌的夫人王氏,同样出身五姓七宗,为太原王氏分支女。

    虽说崔知悌家族只是清河崔氏的一个分支,早年就迁到许州,可毕竟也是清河崔的一支。

    他家族早年迁于许州鄢陵,也是世代宦族。

    祖父崔枢,曾任大唐的司农卿,父亲崔义真曾任陕州刺史。

    到了崔知悌这一代,兄弟六人,知久、知俭、知让、知温、知逊,个个人才。虽不及说百骑司统领张大师三兄弟皆为三品,门前列戟。可温家兄弟六人,也个个都是品官。

    崔知悌、崔知温、崔知俭还都曾任过刺史。

    这样的家族底蕴是极强大的,既有门荫,又走科举。

    还联姻五姓七宗。

    可这样的崔家背景,崔知悌跟李逍好声的谈个购买印刷术他还拒绝。开始他只是打算以户部的名义买,方便印刷债券,后来李逍不肯。

    他便决定以崔家的名义买,这样能开出更高的价来。

    但任价开到千贯,李逍都不肯卖。

    这就很过份了,一千贯加上崔家的名头,李逍居然还不肯,这不是对他许州崔氏的侮辱是什么,甚至是对清河崔的侮辱。

    朝中的宰相崔敦礼虽说是博陵崔第二房的,但一笔写不出两个崔字,不看僧面也得看佛面啊。

    “这印刷术很了得吗?”王氏问。

    崔知悌见过皇帝给他的蓝溪乡约堂粮食债券,印刷的十分精美。关键是这样的债券,一百文一张,而皇帝有一万张,据说李逍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印出了这些债券。

    正因此,皇帝才特意把债券印刷之事交给李家。

    崔知悌在地方当过刺史,早知是以翊卫起身,然后当上了千牛,最后又考了进士,后外放地方为县丞,可以说是以门荫入仕,最后又转科举,本来武职已经是六品了,结果科举后却转为九品的县丞文职。

    可是最后崔知悌在地方干的有声有色,县丞、县令、州参军、州司马,直到州刺史,最后调回朝中。

    他的见识还是很强的,基本上能推算出李逍印刷术的效率。

    这将会是带来书籍变革的一项新技术,就如同造纸术的出现取代竹简一样重要。

    “若是能把印刷术拿到手,对我许州崔氏极有助益。”

    王氏想了想,“妾身倒是有个办法,既然一千贯钱李逍都不肯卖,那估计就不是钱的问题。不如与他联姻!”

    人说关东士族最重婚娅,比较看重联姻,越是有名望的士族,越是不肯轻易跟一般的人家联姻。五姓七家,往往也只跟五姓七家联姻。

    哪怕是李家坐了天下,甚至李家自称是关陇李氏,可五姓七家实际上并不怎么认可这个自称陇西李的皇族。

    打高祖坐天下到如今,三朝皇帝几十年了,但皇家娶五姓女数量有限,建成娶过荥阳郑氏女为太子妃,当年太宗还只是秦王的时候,想娶都没人愿意。后来当了皇帝,也只是给自己的儿子晋王李治娶了太原王氏女。

    皇家嫁的公主到五姓七宗比娶的多,从这可看出皇家一面要打击压制五姓,可一面又想跟他们联姻的矛盾心理,更别说,开国初的许多宰相如魏征、房玄龄等都争相跟五姓联姻,哪怕要付出巨额的陪门财都愿意。

    婚姻,这也算是五姓七宗最拿的出手的东西了,不少五姓七宗的支族落魄,就是靠着跟那些权贵勋戚联姻,既大收陪门财,又攀结权贵。

    虽说这样的事情崔知悌是不屑做的,但崔家的名头确是很受欢迎的。

    “李逍不过是个小小子爵,五品监正,我崔氏女岂能嫁入那小门户?况且,李逍早已有妻,我崔氏女更不可能做媵妾!”

    五姓女,只能为妻不能为妾,除非是给皇帝做妾。

    李逍小小子爵,算什么。

    王氏笑着安抚丈夫道,“夫君别急啊,我崔氏嫡女自然是不能够给李逍做妾的。但是,可挑一个奴婢生的嫁过去。”

    崔氏名门,自然是家大业大,妻妾众多。甚至因为五姓七宗重姻娅,只能五姓互婚,导致五姓七宗往往婚嫁较晚。但他们这样的人家,就算娶的晚,也不可能一直单身的。

    这样的家族,男子十五六岁时,一般就会安排丫环给他们通人事了。甚至成年后,还会给他们先纳妾,不但纳妾,甚至还会有屋里的丫头。

    妾所生为庶子,而婢所生,那就连庶子都算不上了。如崔家这样的人家,是很瞧不起奴婢所生的孩子的,在家族里,他们的地位其实就是奴婢。

    听起来虽然很让人震惊,但在这个时代里确实是如此,良贱不婚。母以子贵,但儿子的身份同样取决于母亲。

    母亲是妻,那么儿子就是嫡。母亲是妾,那儿子就是庶,若母亲为奴为婢,那么他们便也就只是奴婢。

    崔知悌皱了皱眉,他如今也是四十年纪,妻子是河东王氏女,妾也纳了不少,有的是在娶妻前纳的,还有是在外任官时纳的,在外任官携带妻子不便,在外自然少不了纳妾。

    除了妻妾外,他也有些收用过的丫环家伎,自然也有她们生下的儿女。

    崔家的庶女,那也是高贵的,不可能随便嫁给别人为妾。但若是说把崔家婢生的送给李逍为妾,倒也还说的过去。

    “只是这李逍极得圣宠,小人幸进,若是以婢生女许他为妾,怕是他未必高兴。”

    王氏道,“就算是婢生女,那也是我崔氏婢生女,是崔郎君你的婢生女,他李逍一介无根无底的田舍汉暴发户,如今有机会跟我崔氏结姻,高兴还当来不及呢,哪有他挑三拣四的资格?就算是把婢生女许他为妾,他也少不得要陪门财的,到时就让他拿一百万陪门财,再把那印刷术给我们崔家就是。”

    陪门财,这是五姓七宗特有的一样规则,因改朝换代,一些本来处于统治地位的高门士族家道中落,变得穷困潦倒。因时势所迫,他们不得不“纾尊降贵”,通过与出身“寒门”的富户通婚来获取巨额钱财。有个专有名词叫“陪门财”,说白了,就是庶族卑姓要想与高门望族结亲,需要为其身份地位的悬殊而向高门支付“经济补偿”,这种情形在当时很盛行。

    山东的高门世家“自矜门第”,认为自己家族的门第高贵,对于想与之通婚的门望没有他们高的联姻对方,要求多给他们家族“陪门财”才肯通婚,“婚姻多责资财”——即便当时朝中重臣如魏征、房玄龄等都热衷与高门世家通婚以给自己家族长脸——没有大笔钱财陪嫁,高门世家坚决不与寒门庶族通婚,即便家族中满是大龄剩男剩女也在所不顾。

    这股歪风邪气曾让太宗李世民也恼火万分,甚至还特别下了诏书,“仍定天下嫁女受财之数,勿得受陪门财。”能让皇帝以国家文件的形式来规定嫁娶不能多收钱财,可见当时的风气到了什么程度。

    但就算是皇帝的金口玉言其实也难以左右民间的婚姻,禁陪门财的效果并不理想。

    朝廷不允许公开收受高昂陪门财,但高门望族却悄悄的嫁娶。而另一方面,那些没有门当户对的人家,没陪门财又不肯嫁,导致自己的儿女年龄大了,成为大龄剩男剩女,但也不肯为之嫁娶。

    尤其是不肯轻易嫁女,弄的关东五姓七家好多老姑娘嫁不出去。